近年来,由于肺癌和下呼吸道耐药病原感染患病率的增加,加之疑难病与呼吸危重症(RICU)在诊断层面的迫切需求,使得快速现场评价(rapid on site evaluation,ROSE)技术广受关注和争议。
目前,国内大多数专家已经达成共识,认为ROSE技术在提高诊断效率,评价患者现状,合理制定诊疗方案,并充分估计预后等方面有重大意义。为积极推进ROSE技术的开展和规范ROSE技术的培训,国家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快速现场评价专家委员会(ROSE学组,或称ROSE专委会)。
成立大会上,国家卫计委海医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华浩院长对ROSE专委会的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
1.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于1993年成立,是直属国家卫计委主管的国家一级协会。宗旨在于团结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工作者,促进两岸三地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并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任务。该学会规格较高。
2.祝贺海医会呼吸专业委员会的第一个学组,ROSE专委会成立,加入海医会呼吸专业委员会这个大家庭。
3.今后,海医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必须应继续在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领导下,齐心协力,把中国的呼吸病学事业做大做强!在此当中,ROSE专委会应做出带头作用。
4.ROSE专委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应在李雯教授领导下,认认真真,踏实工作,建立与其他亚专业良好的合作共进方式,为中国呼吸病学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沈华浩院长对ROSE专委会的工作做出重要批示
随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介入肺脏病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强教授致辞,指明了未来ROSE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工作方法,他讲到:
1.未来介入肺脏病学的主战场和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病原学的快速精准判断,ROSE在这一方向上大有作为,临床上有较大需求。李雯教授和冯靖教授以及诸多中心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实践表明,确有临床益处,对临床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
2.感染领域和ICU领域的医生,开展高端介入诊断工作确实有一些困难,经验略显不足,介入肺脏病学医生在ROSE的帮助下能在疑难与危重感染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一定作用,在此方面,李雯教授和冯靖教授以及诸多介入中心一直在探索。
3.建议ROSE专家委员会成立以后,多做实际工作,拿出成绩,拿出数据,努力认真,多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4.作为一项跨界专项技术,在实际工作当中,注意与其他学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祝愿ROSE这项专业技术兴旺发达。

李强教授致辞
接着,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冯靖教授宣读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冲教授的写来的贺信,贺信中讲到:
快速现场评价技术是一项基于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的快速判读技术,对多种疾病的病情状态可以起到评估作用,对多个学科尤其是呼吸病学的诊疗有较大帮助。今天,在李雯教授和冯靖教授牵头下,成立了海医会呼吸分会快速现场评价专家委员会,相信该委员会的成立能促进该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对推广培训该技术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海医会呼吸分会快速现场评价专家委员会越办越好。

作为ROSE专委会的首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雯教授在成立仪式上确立了ROSE专委会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即:低调认真,摆对位置,坚信未来。并做出了具体解释,指出:
ROSE专项技术是涉及到多个学科和呼吸亚专业的交叉技术,故工作当中一定注意与其他学科和专业方向保持良好关系。为此,专委会在技术推广和临床实践当中要保持尽量低调,认认真真做具体事情,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对待老同志要尊重,避免为自身工作的开展制造困难。在处理与其他相关科室关系过程中,要跨界但并不越界,只处理交集部分而并不过多干扰其他科室工作。
相信随着我们ROSE专委会工作的开展,当做出越来越多的成绩以后,一定会赢得同行和前辈的肯定。
无论如何界定ROSE工作的范畴,我们工作的核心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恰当的医疗方案,最终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争取最佳的治疗转归。

李雯教授在成立仪式上确立了ROSE专委会的十二字工作方针
ROSE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冯靖教授分析了ROSE专项技术的特殊性,指出:
ROSE是一门跨技术、跨专业、跨领域的交叉学科技术。所谓跨技术,是指ROSE的技术普适性,不仅用于各种呼吸内镜,还用于经皮穿刺,消化科等其他内科,甚至用于外科手术。而跨专业指ROSE不仅用于呼吸系病,也用于感染科、肿瘤科、风湿科、血液科、ICU等诸多专业。跨领域是指ROSE既用于把握肿瘤组织取材是否充分,又用于临床微生物学,还用于分析患者整体病情甚至预后。
作为一项如此“跨界”的专项技术,我们应该“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尽量避免与介入、感染、肿瘤等其他亚专业发生交集,更不能发生冲突,即与其他亚专业各自独立工作,各自共同发展,不可能替代其他亚专业并避免与其他亚专业的发生隶属或竞争关系。
ROSE专项技术工作者应该坚信未来,保留对呼吸病学的清醒认识,坚信ROSE专项技术一定能在未来呼吸疾病的诊疗工作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呼吸界青年学者领军人物,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委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徐金富教授接着发言,他讲到:
很荣幸作为ROSE专委会的副主任委员参加这次成立仪式,作为一名专攻深部呼吸系统感染的学者,我认为ROSE专项技术在呼吸系统疑难与危重感染的诊疗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希望ROSE专委会在李雯教授的领导下,能够积极推进ROSE技术的发展,规范培训,造福广大病患。
随后,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OSE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呼吸与介入科主任孟晨教授发言,她提到:
ROSE专项技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当中至关重要,但目前急需规范培训,有的中心开展了ROSE工作,但在取材、制片和判读方面缺乏必要的训练,使得ROSE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ROSE工作在儿科当中虽有部分中心已经开展,但仍需大力推进,ROSE专委会应在此当中发挥作用。
ROSE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颜伏归教授发言讲到:
ROSE专项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当中可发挥重大作用,有较大临床意义,应号召广大委员在工作当中积极推广该技术。
希望ROSE专项技术能够在一些发展好的中心打出品牌,打出特色,一马杀出,成为当地受百姓欢迎的科室,积极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接着,孟晨教授、贵州省贵州航天医院呼吸科廖江荣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周红梅教授、青岛大学市立医院呼吸科韩伟教授就ROSE专委会下面青委会成立和学组划分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最后,沈华浩院长和李强教授为ROSE专委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聘书,主任委员李雯教授为所有委员颁发了聘书,最后大家合影留念。

沈华浩院长和李强教授为ROSE专委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左起为徐金富教授、李强教授、沈华浩院长、李雯教授、冯靖教授、孟晨教授、颜伏归教授)
在成立大会以后,海医会大会举办了ROSE专委会专场,由:

李雯教授讲授了“如何规范地开展ROSE工作”

孟晨教授讲授了“ROSE在儿科当中的应用”

周红梅教授讲授了“ROSE在肿瘤当中的应用”

颜伏归教授讲授了“ROSE在感染当中的应用”

吴波教授讲授了“ROSE在免疫缺陷患者当中的应用”
这些讲授全面规范和概括了ROSE专项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指明了ROSE专项技术的工作思路。
附:ROSE专家委员会名单:


